2)第156章 我们研究了几个月,人家两天就解决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的研究了。

  他最新的数学方法研究,被认为是菲尔兹级的成果,还被国际数学届所期待。

  “顶级数学家啊!”

  崔勋年简单做个了总结,眼前的履历让他感到不可思议。

  外面忽然传来一句,“崔主任,开会了!”

  崔勋年连忙站起来往会议室走去,走到门口想了想,又回来拿了王浩的履历资料。

  主持会议的是项目总负责人杨渊。

  崔勋年进了会议室,就坐在了杨渊的右手边,其他人也进来,坐在了自己的位置。

  杨渊开口道,“我们做一个总结。这一段时间进展比较慢,主要就还是风阻计算问题。”

  他看向右侧的人,说道,“张丙河,你先说说风阻实验的问题。”

  张丙河拿起手里的文件,开口道,“我们从三个月之前开始,一直到现在,已经进行了七次风阻实验,实验测试最高的评估数值是,是在第四次实验。”

  “我们的目标是把风阻测试的评估数值降到20以下,暂时可以说,没有进展、差的还很远。”

  “上个星期的第七次实验,证明第四次实验的数据也无法再去调整……”

  他说着摇了摇头。

  实验设计的风阻测试,也就是飞机模型进行风压抵抗,直接目的就是减小空气阻力,空气的阻力越小,同样的动力就能带来更大的加速度,也就会让飞机变得更加灵活。

  在低空飞行时,飞机的动力更足、加速度更快,也能够大大提升安全系数和灵活性,可以说关系到性能的方方面面。

  只可惜,他们的研究一直都没有进展。

  最主要就是无法对风阻进行准确的计算,哪怕是更精确的计算也做不到,好多次实验,凭借的都是代换数值得到的解组,可以说凭借的就是经验和运气。

  杨渊思考着点了点头,他问向了崔勋年,道,“我听说你前一阵子,找了几个外面的专家,有结果吗?”

  崔勋年摇了摇头,“他们都说难度太高,解决不了。”

  这个回答让人失望。

  他犹豫了一下,继续道,“不过,我新找了一个专家,是西海大学的王浩教授。”

  “王浩?”

  其他人顿时说了起来,“我听过这个人,刚拿到陈省身数学奖吧?”

  “据说是超级天才,未来的菲尔兹得主。”

  “结果怎么样?”

  崔勋年没有回答,而是说道,“我在想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拿出一部分资金,找外面的专家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他说着认真了许多,“我们所的人,擅长的主方向都是空气动力学,涉及到流体力学问题的解析,只能沿用原来的方法,或者干脆就是经验,很少能自己去专门研究方法。”

  “这种开拓性的研究,还是要专精于偏微分方程的数学家来做。”

  “这也是我们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原因。”

  其他人都听着点了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