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章 淮阴韩信_陛下实在太强硬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泗水郡淮阴县……

  自夏分天下九州之地,以淮河为界,淮阴分属徐,扬二州之域。

  商周以来为东夷所窃据,春秋吴逐东夷,收复淮阴之地。

  吴越相争,越得吴地,楚越之战,越为楚威王所灭,自此淮阴流域终归楚。

  后大秦东出,横扫六合,划天下四十八郡,淮阴归属泗水郡。

  淮阴载册之户二万户,人丁十三万,长居淮阴县城七千户。

  依淮河之水利,淮阴粮产,商贸一直名列泗水之冠。

  大秦帝国新政推行,淮阴楚国旧贵昭氏因拒朝廷法令,而被灭族。

  轰动整个泗水郡,一时间楚国旧贵人人自危,纷纷上交自家田产。

  原本淮阴众多农户并无自家田产,只是为那些贵族种田,一年到头也只是勉强糊口度日。

  自从田地分到手之后,这些穷苦百姓仇视抗拒朝廷的心,也渐渐淡化,纷纷转而拥戴帝国。

  士农工商,税赋十去七八,他们全都是最终的受益者,无不欢呼转而投向帝国的怀抱,成为帝国最忠诚的拥护者。

  从前有很多人散播秦人如何残暴,秦庭如何凶狠,肆虐天下百姓。

  可如今这些谣言不攻自破,那些散播谣言之人,几乎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在风云波诡的战国时代,底层民众本就无太多家国情怀。

  许多地方今日是楚人,明日就可能是秦人,韩人,齐人。

  更有不少人为了繁衍生息,移民逃亡强国,更是如走马观灯,屡见不鲜。

  国籍在变,唯一不变的是那日复一日,越来越繁杂的税赋与越来越困难的生活。

  如今好不容易过上了好日子,眼见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他们自然分得清孰好孰坏。

  对他们而言,谁真心为他们谋福,那谁便是他们的君王。

  与权贵相比,他们一直都是受到压迫的群体,而非受益者。

  如今他们成了受益者,反倒是那些从前一直欺压自己的权贵成了受害者。

  他们怎能不开心

  淮阴根据人丁之数,依大秦新律,修建学堂共有百座,以供百姓子女读书识字。

  学分上中下三级,下为五至十岁幼儿启蒙之学。中为十一至十五岁之少年奋发之学。上为十六岁至二十岁,青年图强之学。

  十五载寒窗苦读,学成则入咸阳太学深造,五载结业,择优入仕,为国尽忠,为陛下效力,为天下众生谋福祉。

  以吏为师,世族垄断书籍的时代,自此一去不复返。

  随着大量书籍批量印刷而出,世族懒以生存的知识力量,彻底被粉碎。

  陛下召集诸子百家齐聚咸阳,共同为学院制定了所学之本。

  短短几个月,很多帝国幼儿几乎能会一两首学院所教导的儿歌。

  其中最炙人口快的便是《我们是帝国栋梁的接班人》,其中《我的帝国》更是让天下百姓纷纷传唱。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