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94章 教育要从小抓起_苦境:我在德风古道那些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方不大,生活的人却是不少,但水源只有一条河流。

  沿途的村落,每年都会因为争夺水源,大打出手,死伤惨重。”

  进入城池后,两人走在繁华的街道上,若非亲耳所闻,映云骞很难想象,此地在很多年前,尚是未曾开化之地。

  “那后来发生了什么?”少年好奇道。

  “自是有人为百姓开山引源,于筚路蓝缕之中建起这座城池,并拓展商道,推行教化,方使此地有了如今之繁荣。”

  “前辈又是如何知晓?”

  “你未曾留意吗?方才那段城墙之上,便纂刻有昔日之事,以供后人瞻仰,提醒他们莫要忘记那段历史。”

  目睹着苦境这些年来发生的变化,蔺重阳甚是欣慰,这代表着,他一直以来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开山引源,普通人需要数代的努力,付出无数的牺牲,都不一定能得到成功,但先天人仅需要几招,便能将目的达成。

  不管是效率,亦或者安全性,皆不是寻常人能比较的。

  当生产力提到提升,促使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再加上经济的发展,丰富了他们物质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便能开始普及,将未开化的山村,建设为人人皆识字的城镇。

  一步又一步的努力,使此地摆脱了“穷山恶水出刁民”的状况,进而面向更美好的未来。

  将理论与现实结合后,少年询问:“那位前辈也是儒门中人吗?”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是。”

  察觉到蔺重阳语气中的波动,映云骞小心翼翼的欲言又止:

  “那他……”

  “牺牲了,尸身被葬入圣葬骨林,名字被刻入门内圣地,感其恩,记其贤,望追其列。”

  蔺重阳的语气有些沉重,在他记忆中,是自己与师叔帮他们做的手续,并且亲自送他们出门。

  当他们再回来之时,已经是一具具尸体,一个个名字,别说与他同届的儒生,便是晚几届的,亦没有剩下几名。

  这是他们自己做下的选择,用一己性命,救万民于水火,无疑是值得的,后人亦会引以为荣。

  前人以己之生命,贯彻了救世护世之信念,而活下来的人,不仅要将前人之信念肩负,更要连带那份责任一同承接,然后,去接续未竟的事业。

  苦境的变化,足以证明,这条道路是正确的。

  “他们这样做,值得吗?”

  映云骞有些不太能理解,现实发生之事,与他在书中看到的不太一样。

  蔺重阳抬起左手,摸了摸少年的头发:“既然决定要加入儒门,有些道理,你便需要早些明白。

  牺牲,是否能用值得来衡量?信念,是否需要他人之肯定?”

  城镇的街道上,虽然不能算人山人海,但也绝对谈不上少,各种摊位从街头摆到街尾,甚至还有来自其他地方的商贩。

  不同的香气,以及各种烟火味,弥漫在空气之中,不时还能听到几句叫卖声,让人眼花缭乱。

  从小到大,映云骞其实很少有时间,来逛像这样的市集,因为他们家算是隐居,平日中不是在练武,便是在读书,与普通百姓的交集并不多。

  蔺重阳的问题,让少年有些迷茫,毕竟,他不过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

  “我曾在书中看到过,所谓杀身以成仁,舍生以取义,但是,现在的我还不太能明白。”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