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二十八章、经济转型_重活之娱乐香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制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强大的制造业支持,香港经济就像无根之水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为了以后稳定发展香港经济必须转型”

  雷卫东的话虽然不好听,但是沈弼听了也不由的点点头,毕竟香港经济的困境很多人都能看到。

  “那新加坡呢!它和香港一样也是一座城市!是不是也有这种情况?”

  “不一样!新加坡毕竟有马六甲海峡,这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随着亚洲经济的发展这里只会越来越繁忙,靠着这样一条黄金水道,新加坡肯定会越来越好。

  但香港不一样,虽然香港是亚洲第一的吞吐港,但别忘了香港近几十年的繁荣和内地有很大关系,东方之珠以前可是魔都的称号!能和香港媲美的深水港在内地有很多。”

  香港制造业的黄金时代,是从五零年代起步,因为政策的原因,大量的内地资本家撤入香港,他们带来了大笔金钱和技术,使得香港制造业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许多人在制造业中掘到第一桶金。

  如后来的李首富、如船运大王包大亨、如珠宝大王郑裕彤……都是在这个时候起步的。

  这个时候的香港制造一向都是价廉物美的代名词,制造的商品行销全世界,创下了赫赫的威名。

  不过随着内地的改革开放,台湾、新加坡、韩国等周边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大力发展工业,香港引以为傲的制造业就面临无尽的竞争,特别是内地拥有优势的人力资源,制作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一点不是所有人都能够预见到的,但是像李首富、郑裕彤、包大亨等有识之士,都已经认识到香港制造业的先天不足,所以纷纷转变公司的经营主体,包大亨为什么要上岸收购九龙仓,李首富可是做塑料花出身,现在也成了地产大亨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沈弼作为汇丰银行的大班之然也看到了这个问题,一直在琢磨香港制造业陷入困境后,汇丰银行将如何寻找新的经营渠道。

  “雷先生和内地合作,不光是因为利益关系吧!”沈弼看了看雷卫东,既然对方已经看到了香港经济的问题,那么最近的一些动作之然值得推敲了。

  “沈总果然厉害!”对于沈弼看破自己的打算雷卫东也没有意外,哈哈笑了两声继续道。

  “我和内地打交道,固然是为了那几亿美金的差价,毕竟这不是小数目,但是将来的利益我更看重,内地是个巨大的市场如果打开利润可是几十亿上百亿起步。”

  “雷先生,这么看好内地市场,要知道他们哪里制度和我们可不一样,当心陷在里面!”沈弼笑道。

  “十多亿人口的市场要是能打开肯定不是我一个人看好!至于会不会陷在里面!”雷卫东呵呵笑道。

  “既然内地现在已经开始转型那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