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四章 披甲门_儒家修身:读书人从大秦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打算去一趟秦国。”

  从镇上回来后,高景直接找到典庆跟梅三娘,跟他们说了自己的决定。

  很反常的,两人都沉默着没有说话。

  高景有些奇怪,问道:“怎么了?”

  梅三娘忍不住道:“先生是打算去秦国当官吗?为什么不留在……”

  语气里带着一点委屈。

  其实她本来想问为什么不留在魏国,但想想魏国国君的做派,最终还是没有问出口。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她跟典庆都很清楚,儒家高景“学究天人”的传言,是多么的名副其实。

  不说他讲的那些道理,光是他发明的那些农具,教给他们肥田的方法,只要普及下去,就能够让一个国家的粮食产量提高许多。

  这样的人,为什么偏偏要去他们仇恨的秦国?

  一瞬间,梅三娘甚至有了一种把人扣下来的冲动,不过这种念头转瞬即逝。

  典庆还是默不作声,但隐约间透露着一股隐晦的绝望。

  高景这才恍然,笑道:“你们误会了,我暂时没打算去秦国出仕。”

  梅三娘眼前顿时一亮:“真的?那你以后会去吗?”

  “说不准。”

  高景也不确定的,看两人的样子,笑道:“你们应该明白,诸国混战数百年,死伤不计其数,如今人心思定,只有天下归一,才能结束这样的纷争。”

  梅三娘忍不住嘟囔道:“那也不一定是秦国啊!秦国虽然强,但我相信只要有先生的帮助,其他国家的国力会很快提升,甚至超过秦国的!”

  高景摇头道:“这已经不单纯是国力的差距了,而是制度的差距,秦国的制度就是为战争而生的,天下不同意,秦国的脚步也不会停。”

  典庆突然闷声道:“天下统一,百姓就能过上好日子吗?”

  “唉……”

  高景叹了口气,表情黯然道:“我说了,秦国的制度就是为战争而生的,如今的法之道,就在于弱民以强国!

  百姓想过吃饱穿暖的日子,只有通过战争去获得爵位,但天下统一,没了战争,如何“弱民”?

  就只有加大劳役了……”

  典庆气馁道:“难道百姓就永远过不上安稳日子了?”

  高景提起精神,道:“我曾经给现在的秦王种下了一些观念种子,如果天下统一后,这些种子能够发芽……到时候的秦王要是有心变革,我会给天下百姓谋出活路的!”

  典庆精神一震:“为什么一定要秦王有心?先生就不能主动去吗?”

  “变革从来都不是易事!”

  高景想了想,讲了个故事道:“昔日楚国郢地有一名匠人,他与同伴石一同给人造房子时,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便请同伴石替他削掉。

  于是匠人石便挥动斧头,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且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从始至终那名郢人站着面不改色。

  后来宋国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