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8章 屯田_最后的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沓中的屯田也是为了给北伐前线筹措粮草,还没有上升到以屯田来提升国力的高度。

  蜀国的军队常年地征战在外,以打仗为主,屯田这些“小事”自然不放在他们的心上,但现在看来,蜀国必须要向曹魏学习才是。

  刘胤提出的方案中,军屯和民屯并举,互不牵连,民屯以五户编为一伍,十户为什,百户为屯,千户为部,每部设一屯田校尉主管,种子农具耕牛等则由官府来提供,产出的粮食到时候由官民五五分帐,屯民先期所需的口粮则由官府供给,等到有了收成之后,再行返还。

  屯田方案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朝廷对难民进行集中管理,将所有的人力物力进行合理地分配,以提高生产效率。一农一户的经营模式对于一片荒芜的南中大地而言,力量过于单薄,只有整合起来全部的力量去开垦屯田,才可能产生效益。

  否则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将流离失所,饿死于山野之间。

  刘胤的方案得到了张绍和霍弋的支持,并很快地进行了实施,毕竟几十万人就是几十万张嘴,每天的消耗那是极为地惊人,尽早地将荒地开垦出来,种上庄稼,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否则的话,没有等到魏吴的军队攻来,蜀汉王朝就已经是自行覆灭了。

  迁都南中,由此而带来的方方面面的矛盾车载斗量,最突出的莫过于和南中各蛮夷部落的关系。此次大规模的南迁,必然给绷紧神经的各夷人部落头领制造了更为紧张的空气,蜀汉的天子迁居南中,在南中大地上的震动自然是不亚于一场七级地震。

  夷族头领们最担心的就是汉天子会侵吞他们的土地,抢夺他们的奴隶,不禁是人心惶惶,甚至有的部落已经在磨刀霍霍了,虽然说几个桀骜不驯的部族已经被马忠和霍弋给收拾了,但要知道整个南中还是有着两三百万的蛮夷,比蜀汉全盛之时的人口都多。这两三百万的蛮夷,很可能就是两三百万的暴徒,一个不慎,后患无穷。

  刘禅采纳了张绍的建议,却南中诸蛮夷以抚为主,切不妄动刀兵。

  于是,刘禅派使臣前往南中各大部族,对各大部族的头领实施册封,都加封了高官。比如孟获的儿子孟虬此次就承袭了父亲御史中丞的位子,成为此次南中封官职位最高的,其他的各大头领或被封为将军,或被封为都尉,总之是各有司职。

  所封的高官倒是不假,不过厚禄就未必了,现在蜀汉朝廷的正牌官员每人都只能拿到一两成的俸禄,刘禅胡封乱批了一大堆的官职,自然没有拿出钱来的打算。

  不过这些头领个个都不在乎,他们统治着一方地方,富得流油,又岂会在乎朝廷给的那点薄俸,这此光闪闪的头衔才是他们所追求的。有了头衔,就等于是向天子称臣,于是这些头领络绎不绝地到味城向天子进贡。

  一堆虚职换来一大堆的金银珠宝粮食财物,刘禅只觉得这买卖还是挺划得来。(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