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66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求订阅)_大秦国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68章咸阳移不动,那就移朝廷!(求订阅)

  扶苏举樽。

  百官亦举樽,君臣同饮。

  待杯中酒喝完,扶苏突然道:“在关东实行特区制,的确能解燃眉之急,然并不能持续。”

  “天下一统之后,大秦的疆域大幅提升,郡县制的弊端,在这十几年里已逐渐凸显。”

  “关东太远,政令不畅。”

  “若是关东生乱,传至咸阳,再由咸阳讨论出结果,再下发至地方,路途上耗费的时间太多了。”

  “很容易造成局势恶化。”

  “朕痛心于此,决议重新斧正天下秩序,重定天下制度,三代以来,天下奉行的是世卿世禄,奉行的是分封制。”

  “大争之世开始。”

  “世卿世禄制开始崩溃,大秦开国伊始,彻底废弃了分封制,于天下施行郡县制。”

  “然正如当年王绾老丞相所言,郡县制固然很好,但大秦现有之实力并不足以落实完成,反倒容易让地方勾连,暗中脱离朝堂管控,继而生出乱事。”

  “朕却是要做一些改变。”

  “诸卿以为何?”

  闻言。

  百官眉头一皱。

  他们没有开口,都暗自沉思着,扶苏今日宴会明显带着十分强烈的目的性的。

  从一开始的敲打,到后面提出在关东挑选几地行特区制,再到现在,提出要改变现有的制度。

  明显是有备而来。

  只是……

  扶苏意欲如何改?

  政治体制的改变,可不是一件小事,动辄会危及国本,甚至会动摇天下安定。

  蒙恬出列道:“陛下,意欲做出怎样的调整和改变?”

  扶苏笑了笑,平静道:“将郡县制跟分封制做一个折中,择其优,弃其糟粕,以定大秦天下。”

  闻言。

  百官目光微异。

  当年参与过郡县分封制讨论的老臣,此刻也一下被拉回到了过去,又重临了当年众口争辩的场景。

  分封制有何益处?

  按王绾老丞相的说法,分封,以地理远近定封国大小,王者分封,地愈近而封国愈大,地愈远而封国愈小,故海上之地有十里诸侯。

  皇帝领赵魏韩三地,是为帝畿,燕齐楚三地,则为分封诸侯,一旦有事,便可就近靖乱。

  所以分封的真正益处,是因时因地而施治也,是以更好的弥合天下,天下九州,情势风习各异,难为一统之治,以分封,则能因地而推治。

  不过随着六地的叛乱被镇压,关东已掀不起风浪,所谓的弥合天下,如今也就成了无稽之谈。

  故真正的好处就一个,省却治民之劳,同时附带一些所谓的因地而推治。

  至于郡县的优势,同样一目了然。

  自孝公以下之历代秦王,虽时有王族子弟或重臣领于一方,然皆以国府郡县官吏施治,王族子弟与重臣之效用俱在镇抚,以利推行法治。

  此等领治,赋税皆上缴国府,领治之地更无私兵私官,而这就是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