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30章 才人初露锋芒_贞观长安小坊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30章才人初露锋芒

  “今日登门,却是有求于兄。”

  范铮斯文了一阵,亮明了缘由。

  想像中颜扬庭勃然大怒的场面没有出现。

  颜扬庭只是轻言细语地回答:“这却有些难办了。少卿知我颜氏世代从文,儒林中也薄有声名,若求亲者是文人,品行端正,即便是流外官也无妨。”

  “武将,品秩如何倒也可以忽略不提,只是文武终究殊途,无形的壁垒最难堪破。”

  这才是真正有品行的文人,即便拒绝,也不出恶声,不像后世一些小人,口口声声要消灭网文作者。

  范铮颔首:“某知此事令兄为难,但颜氏一族居长安六十余年,不说嫡支,便是旁支也衍生了不少。”

  “我那樊胜兄长,人虽粗豪,心地却善良,事母颇孝、待姊甚恭,于国忠义。虽过而立之年,却因寻亲所误而未成家。”

  “樊胜兄长自思愚鲁不文,有意娶一书香门第女子为妻,能教导子嗣多读书,嫡庶不论。”

  当然,对于大唐来说,文武之间的壁垒并非如后世一般牢不可破,你看看杨弘礼提刀出征龟兹、程咬金曾任普州刺史就明白了。

  便是他颜氏,后来为国尽忠的颜真卿,你能单纯断定他是文是武?

  更不要说范铮的出身,不文不武的,谁又能轻视?

  颜扬庭微微颔首,不置可否。

  凭心而论,嫡支肯定是不能嫁武夫的,旁支的庶女则并非不能考虑。

  毕竟,也不是每个庶女都能得到门当户对的姻缘。

  一个正四品下的左骁卫翊府中郎将,还是凭借自身战功升迁,且求娶的是原配而不是续弦,也不辱颜氏门楣了。

  颜扬庭斟酌了许久,茶都烹了两壶,才和颜悦色地回应:“这个想法,我倒没太大意见,只是身处服纪,不宜畅谈喜事,你且与我三叔父交涉。”

  颜之推一脉,长子颜思鲁,长孙颜师古,长曾孙颜扬庭,故这一脉的家主,实则是颜扬庭。

  颜师古的三弟颜勤礼,为弘文馆学士,看似在四兄弟中声名不显,子孙却多居高位。

  颜扬庭这一脉,倒显得较为单薄了。

  细算的话,与颜之推相继归长安的还有他长兄颜之仪,奈何其得罪了隋文帝,自他到子孙,多奔波于州县。

  ——

  颜府之事,半日时间便传到了两仪殿。

  李世民慵懒地斜倚,漫不经心地饮着杨弘礼送来的葡萄酒。

  旧伤总是突如其来的发作,药石早已无效,唯有杜康可令身躯麻醉,暂缓伤痛。

  所以,即便太子有何不如意处,李世民也只能耐心教导,不敢再轻言废立。

  嫡庶之类的话暂且不提,一个合格的储君,是需要时间来培养的。

  临时替补上位的皇帝,也不是没有合格的,但那是凤毛麟角。

  多数未经立储培养而替补上位的皇帝,都不怎么样,宋徽宗赵佶、明朝崇祯皇帝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