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9章 庄园经济,出兵杀鸡儆猴_我在幕末从新选组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9章庄园经济,出兵杀鸡儆猴

  一场经济座谈会,等同于利益瓜分,日本政府拿到大头,本地豪强吃点肉,剩下的给平民一点残渣。

  这点残渣里也就是公司工厂的投资,土地的分配等等。

  土地改革主要是拉拢华人。

  相比较于本地的土著,华人吃苦耐劳,能忍,只要有点奔头,就可以压住,不必太过于担心他们发生动乱。

  至于南洋土著,这些人好似没有太过于进化一样,贪婪懒惰,又凶悍,对付他们只能更加狠辣才行。

  南海道这块地身处热带,土地肥沃,无论怎么种都可以丰收,只需要规避台风天气就可以了。

  所以柳生是打算迁移一批国民前来此处,至少要把人口增加到三分之一,也就是两百万左右。

  以目前日本三千多万人来说,迁移这么多人也是一项大工程,只能说通过政策扶持才能推动人口迁移。

  在土地改革方面,柳生还是按照之前的政策,土地国有化,准许自由买卖,上交地税。

  在租赁土地方面,佃农可以和地主签订租赁合同,可在当地政府进行公证,在租赁合同方面,也出台了保护佃农的政策。

  另外,在西班牙统治时期,菲律宾内部主要是庄园经济,对此柳生在涩泽荣一的建议下,没有废除庄园经济。

  涩泽荣一在英国留学期间,认识了一位美国同学,他向这位同学询问过美国的经济情况,那位同学就说了许多,其中提到了美国的新庄园经济。

  以前的庄园经济主要是奴隶制度,这样生产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比起那些工人高太多了。

  要知道庄园主要为努力提供衣食住行,甚至是治病,当然狠心一点也可以不管不顾,但是奴隶本身上也是庄园主的财产,直接消耗掉也是成本。

  所以一个奴隶使用成本看似少,但隐形的花费却很多。

  至于工人,那成本就很透明了,只需要支付工资就可以了,至于工人的衣食住行,那都是工人自己的事情。

  面对这样的情况,美国的农场主们弄出了一种新的模式。

  那就是和奴隶签订一份有法律意义的条约,规定奴隶可以获得自己劳动生产的三分之二,剩余三分之一上交农场主。

  当然奴隶也得承担税收等支出,而农场主会提供住处和伙食。

  这样几十年后奴隶就有足够的钱赎身,农场主也省了一笔养老费。

  不止如此,奴隶会为了赎身而努力工作,提高了效率,这样的模式很好的解决了之前奴隶制的缺点。

  柳生对于此事并不了解,他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制度,不过有些像佃农。

  这样的制度并非没有缺点,有些人看的出来,自己努力到老成了自由身也是个穷人,何必赎身呢?

  农场主们发现这样的情况,很快就有了对策,那就是每周给个半天休息,然后组织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