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57章 罢市,请愿!_明末最强钉子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明朝,永平府不仅是军事要塞,而且还是商贸集散地。

  它地处要冲,北接内蒙古高原,南邻中原,是连接北方边疆和内地的重要通道。

  因此,永平府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具有一定的地位。

  永平府城中的主要街道宽敞而繁华,店铺和宅邸装饰精美。

  在西坊的一条巷弄中,坐落着一座宏伟的府邸。

  这里聚集了数量不少的富商。

  他们身着华丽服饰,举止间流露出不凡的富贵气质。

  在轻松的交谈中,动辄成交的是价值连城的大宗货物。

  这些富商们涉足众多行业,包括粮食、盐业、药材、皮毛、典当、旅馆、金融、茶叶以及仓储等业务,个个资产雄厚。

  为了解决军粮问题,好于北边的蒙古人作战。

  明朝初年就开始实施“开中法”,亦称“开中折色”。

  按规定商人必须纳粟(亦有纳马、铁、帛、草等),供应边防卫所、驻军,方可报中,请领盐引,赴场支盐,鼓励商人向边境运送粮食。

  即使后来“开中法”衰落,卫所制度落寞,山海关外对粮食、棉花、布匹的需求依旧旺盛,商业巨头们的地位依旧不可动摇。

  如山海关外等这样的边关地区,每年需消耗大量的粮食、布匹、棉花以及其他物资,还有马匹的饲料和日常生活用品,这些需求支撑了一个庞大的商人网络。

  晋商、京商、徽商等商帮以其巨大的财富和影响力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

  尽管明末天灾人祸频发,普通百姓饱受苦难,但这些富商们的生活却似乎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他们享受着奢华的生活方式,奢侈浪费,相互攀比,展现了他们的财富和地位。

  他们的府邸内外,丫鬟侍女成群,黄花梨家具点缀其间,太原的梆子戏班在堂上演绎,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些都是不可幻想的奢华场景。

  这还仅仅是临近边关的永平府。

  倘若再往江南诸地过去,这所宅院的主人所享受的简直不值一提。

  府邸中。

  商贾们聚在一起窃窃私语。

  这时,一个身穿管家打扮模样的人,走了出来,面带笑容地高声道:“各位,张老爷子来了。”

  随后,一个看上去六十余岁的老者,在几个娇嫩侍女的搀扶下,缓缓走出。

  他虽然看上去有些年纪,但一举一动都流露出威严,显然身在高位许久。

  当他出来后。

  在座的商贾们纷纷起身拱手,齐声喊道:“张老爷子,万安。”

  他们不得不表现出敬意,因为这位张老爷子张山晚乃是永平府总兵张未郭的叔叔。

  张未郭在永平府驻守多年,势力遍布各个角落。

  各大小商铺产业,都能看到张家的身影。

  张山晚狡猾且心狠手辣,对待敌人从不手软。

  虽然有些商贾可能是外来的强者,但在永平府这块地盘上,张家才是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