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9章 田亩产量和火炮厂_明末最强钉子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物。

  现在虽然也有玉米、红薯土豆等作物,但是产量非常小。

  没有适合的种植的良种,种出来的产量连小麦都不如。

  要知道玉米在民国时期,在东北的产量也不过七十斤。

  若是碰见早霜天气,更有可能是颗粒无收。

  最近,温越还听闻一个消息。

  洪承畴不知道从哪里弄到了红薯种子,可在陕西那里推广的时候,直接被当地农民拒绝,差点弄出民变。

  情报局也通过各种手段收容了一些红薯和玉米种子。

  不过到现在他们还是半死不活,看来至少十几年内都无法指望这些“高产作物”了。

  提高田亩产量不是一天一日的事情。

  现在关外已经无地可垦,想要继续收纳灾民,保障治下百姓的口粮。

  除了后方的永平府外,温越更是将目光放在塞外。

  不过这中间有着层层山脉阻挡,也只能等日后收回这些土地后,再做打算。

  ……

  崇祯二年,十月下。

  山海关西边的山中的一片空旷地中。

  青牙堡的面积只有那么大。

  已经容纳不了太多的工厂了。

  所以,新建的工厂便建在了山海关旁,一是这里离着镇国将军府近,二是也东边北面都是变成了耕田,只有往西边扩展地方,容纳工厂了。

  现在,这里一带密布着大大小小的作坊,数量有数十上百,几千名工匠都这里认真做事。

  温越此时正在视察火药厂的生产情况。

  几年的时间过去。

  这边也建设了一个巨大的火药厂。

  关外许多城池都设立了集硝处。

  所收集上来的硝石,可以配置好几吨的黑火药。

  虽然看上去也不过后世几个烟花厂的产量。

  但放在明末的生产力,这是一个极其惊人的成就。

  此时的火药是非常昂贵的。

  大明常见的提硝法,是靠着挖来硝土后,再加入许多的灰水,鸡蛋清,萝卜等物品后,这才可以去除硝土里面的杂质。

  其中光是鸡蛋清的成本,就注定了火药的昂贵。

  大明许多将领不喜欢使用火器的原因,这就是其中一个。

  但对温越来说。

  他收集来的硝石虽然味道不咋地,但却是纯天然的,提纯硝石的难度大大减少。

  产量上是大明第一的。

  不但如此。

  火药厂另外还建造了许多配套设施,有着诸多精良的磨坊和筛坊,将提纯好的硝石经过磨粉,溶解,过滤,干燥,直接一条龙,降低了大量的时间。

  看过了火药厂后。

  再令温越最关注的工厂,便是铸跑场了。

  在去年年末的时候。

  山海关外终于是建设起了一个火炮厂。

  至于之前缺少的图纸。

  是在去年的时候,情报局花了重金通过各种手段窃取获得。

  然后又从其他地方,用重金请来了一批火炮工匠。

  连着原来的五门六磅红衣大炮,以及朝廷拨下来的十门红衣大炮,以及各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