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一十一章:奉诏_剪辑历史:开局盘点十大帝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一方父母官,从来不是别人想的那么简单的事情。

  每个地方,都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困难。

  例如在堂邑这个地方。

  有个叫李虎的横行乡里。

  似乎一个县令发生的事情,放在这里来说,有些不太合适。

  因为大家都是辉煌的人,因为大家要做出来的事情,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所以这一段,尽管凶险,但实际上也可以轻而易举的说出几个字来。

  他是个真正的青天。

  当地有乡绅鱼肉百姓,他除掉了乡绅,随后便是以他的才智,不断的帮助着当地的百姓,居民。

  他在堂邑呆了三年。

  三年之后,他回到了京师,当地人给他立了碑。以此来纪念他。

  但可惜这一次他回去,迎接他的不是他的青云直上。

  而是另外一个挫折。

  因为直言进谏,让他不得不连夜改换自己的姓名跑路。

  实际上他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他只不过是拒绝恢复尚书省这个机构。

  并且顺便在祭祀大典上翘班,得知当天下了冰雹,然后砸死了许多人之后。

  扯着嗓子喊了几句代祀非人,故天示之变。

  有点过分,所以当朝的人有些看不惯他,很正常。

  所以他又写了一份万言书送到了皇帝的手里。

  里面针砭时弊,说了很多当时出现的问题。

  但可惜的是,皇帝看不得这些。

  于是元武宗撤了张养浩的职,而已经恢复的尚书省,准备罗列一些罪名,要了他的命。

  所以他跑路了,连夜跑路。

  幸好元武宗死得快,第二天,元仁宗继位,尚书省再次被裁撤,所以张养浩才能够回来。

  元仁宗和他的关系不错,因为他以前当过太子学正,太子正是元仁宗。

  所以他回来升了官,当了个翰林学士。

  到了这个时候,张养浩才真正的做了他人生当中,第一件大事。

  他已经看到了太多太多的问题,他知道现在整个朝廷最有问题的地方在哪里。

  在于上路而无门,几乎整个朝廷,都被蒙元所掌控,而汉人在其中,微不足道。

  这不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张养浩纯粹的以治国的角度来看,这些人的存在不能说是不好。

  只是有时候,学问,的确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事情。

  他能够走上仕途,一方面是自己的才华横溢,另外一方面也是贵人相助,所以才有了今天。

  但是更多的人呢?更多的富有才学,不说是当宰相,至少可以当一地父母官的人呢?

  他们全都被埋没掉了。

  所以他和元明善等人一起做了一个无比大胆的事情。

  这个事情甚至会引起朝堂上面几乎绝大部分人的反对,而这些反对的人,全都是蒙元贵族。

  因为张养浩希望朝廷,重开科举,再一次建立一个上下层交流的通道,给天下人一个机会。

  给那些依旧在不断读书的学子们一个机会。

  元仁宗答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