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三章 花光_清末英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何必与梁启超多谈!”杨度回到龙门客栈,情不自禁的将他和梁启超黄昏时的对话转述给杨锐听。杨锐听了几段就不耐烦,他觉得找梁启超回国从政简直是多此一举。

  “梁卓如的弟子虽然和孙汶等人一起叛变,可他到了昆明却马上离开了,不管是识时务也好,胆小也好,最少他没有叛国啊。”杨度辩解道,云南叛国一案早就对开公审了,梁启超再次走了狗屎运,只是协助调查,不是立案通缉,名声虽臭,可罪行以廷尉府章士钊的了解却是没有的,所以他想将此人拉回国以为用。

  “有些人没有叛国比叛国更厉害。”杨锐道。“不过……”想到梁启超的那些言论,他不得不点头道:“此人还是有才的。从整个民族角度,他留在江湖会比在庙堂好。这个人脑子很不清楚的,一当官就是官本位,而只有身为白衣,才能吐出些象牙来。”

  听闻杨锐这样的评价,杨度大讶,“竟成的意思是他说得都对?”

  “嗯。他真正的立场有二,一是西方虽然没落,但东方早已死亡,所以将来的世界一定是西方统治东方。他这是从文化上说的,这一点我认同他的推断,但未必认同这个结果,东方有东方的一套东西,而在技术层面上说,以后我们未必输于西方,而技术或技术的运用决定军事优势,这就比如蒙古人的文化虽比宋朝落后,但并不妨碍他们灭亡宋朝一样。野蛮民族相对于文明民族的军事优势很多时候都改变了世界历史。

  另外一个就是他的帝国之说。怎么说呢,在教育还未普及之前。我们最合适的统治方式其实就是帝国制,因为一旦真的变成共和国。就像他说的那样,顺民和奴才是无法建立共和国的。旧的历史淤积在未完全肃清时。只能缓缓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教育偷梁换柱,现在看国民大多是奴才和顺民,这是满清遗留下来的,开国后出生的人,通过教育、经济和政治手段,他们绝不会再成为奴才和顺民。”

  杨锐侃侃而谈,因为梁启超言论而引起的担忧很快就在杨度心中烟消云散,不过还有一个问题杨度心中没底。他道:“以梁卓如的说法,以文化上来看,这个国家除了**外是难以维系现在版图的。这是不是说,一旦民众不是顺民或奴才,关内演变成真正的共和国,那国家就会分裂?换言之,是不是在新的世界格局下,大帝国无法维持?”

  杨皙子问的,正是杨锐所回避的。以帝国制看。现在的版图是理所当然要保存的,而以共和国看,这个版图若包含了大多的异己分子,政局和社会势必会变得极不稳定。正因为如此,美国人绝不会吞并墨西哥或者菲律宾,因为这几千万人选民将彻底改变美国的政治格局;印度也不会去留住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