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章 上_清末英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虞辉祖的葬礼完毕后,诸多公务接踵而至,其中最重要的政务是苏俄代表团,而会务则是下一任的总理人选。前者不难处理,去年开始的俄国大饥荒并未像历史那样得益于胡佛领导下的美国粮食署的救助,此时运入俄国的是中国低价贷款粮,相较于想以赈灾颠覆苏维埃政权的美国人,布尔什维克认为中国人更可靠,虽然粮食以后需要用矿产支付。

  这一次由莫洛托夫、布哈林组成的代表团前来中国,除了对之前的粮食贷款表示感谢外,另外一个目的则是希望中国政府能兑现以前的承认――在俄国局势平定后给予苏维埃长期的建设性的贷款。这并不是一件不好处理的事情,杨锐相信在这个时空,苏联的寿命会比历史长的多,中国当下缺少有色金属、以后可能缺少的石油,这些都是俄国的支付手段;同时自家国库里全是白银――不断在贬值的白银。

  至于后一件事情是某一天由蔡元培以开玩笑的方式提起的,他建议杨锐再任一届总理,而后‘事不过三’的结束任期,他还是说这不是要杨锐学习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而是如果不这样,对国家的长远稳定不利――一棵树独秀于林,其他树就会被其遮掉太阳。

  凭心而论,不管蔡元培出于什么理由,这个道理是对的。于国而言,健全领导人培养、接班机制都是极有必要的,但杨锐所担心的是后继者会将美国那一套东西塞到国家体制中,在他看来,美国的民主主自由仿佛是酸,让人软化、无力;而俄国的麦克思主义则是碱,它烧掉一切不属于麦克思精神的东西。同时以布尔什维克的手腕和斗争经验。他们将披上一层民主自由的外衣,混在蔡元培胡适这种‘好人’中间,以溶解整个复兴会和政府组织。

  但如果后继者能保证政策稳定不变,他确实可以适当放手一段时间,不过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复杂了,是以蔡元培提出这个问题。不等其他人反对,他当即就反问,‘谁还干得来?’。这话当场就把蔡元培问懵了,不过反问完后他还是把这个问题放到月末常委会上讨论。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必须深思熟虑的问题,之前他也曾想过,但从开国到现在,需要考虑的东西实在太多,大事一件接一件。唯有当华盛顿海军条约被美国国会参议院批准后,他久久紧绷的神经才彻底放松下来。

  “总理,俄国代表已经到了,重安先生正陪着,是不是……”上班后不久,李子龙就提醒道,因为虞辉祖的葬礼,俄国代表团即便参观完国内的一些建设项目。在京也干等多日。

  “请他们进来吧。”杨锐点头,俄国代表团刚到的时候他草草见了一面。他们当时提出要参观中国的建设项目,而杨锐又要赴沪上,所以很多事情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