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十六章 周礼和仪礼_寒门宰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的好处。”

  说是好处,到时候要看大小了。

  打发走庄学究,次日章越收拾好行李即前往乌溪。

  南峰院那边要等到立春以后才开学,但郭学究却初五即召他回去。

  原因倒也很简单,因为三月即是县学招录。

  郭林要全力赴此一战,至于章越嘛,郭学究的意思,也让他去试一试,碰碰运气。

  县学分经生斋与进士斋。

  经生斋是专门针对九经,五经这样的诸科,至于进士斋则对于进士科。

  进士科的前程要远高于诸科的,这是众所周知之事。

  如果有心纵观一遍宋史,认真看列传上大臣的家世,几乎没有出身于平民,基本都是官宦名人之后。

  宋史列传上的名臣,大多也是进士科出身。

  故而可想而知,报考进士科的读书人绝对是非富即贵。

  对于没有什么背景的读书人而言,唯有诸科才有一二的希望。但没有背景也是相对而言,所谓诸科,若一点背景也无的读书人也是上不了的。

  而郭林与章越二人自然报得都是县学的经义斋。

  当日章越一到乌溪,郭学究即对二人道:“下面一字一句你们二人都要听好了,记在心底。过年时我拜会过县学学正时,他言这一次县学录试,进士斋取五人,经义斋取十人。”

  章越心道,对于七八万人的浦城县而言,这录取人数不算多也不算少。

  “朝廷取士,以帖经观其学,杂文观其才,你们只要贴经墨义写得一字不错,任何人都替不了你们,但若错了一字,难保不会有其他人取代之。”

  章越心道,娘的,那岂不是要全对,谁可以保证?

  好比你背下一本书不难,但要背得一字不错,那可是难上十倍不止。

  而且朝廷诏令贴经墨义是十道通六道就算合格,这还是省试的标准。

  有心人可以从中仔细品一品……

  没有背景的子弟要考个县学,都必须把主动失误降至零方有机会。

  难怪郭学究的弟子从未有一人考中过县学。

  看到郭林,章越的神色,郭学究脸上抹过一丝不忍之色,半响方道:“最多错个一二题吧,不过十人之额,县里多少子弟都在看着。”

  县学学生常被称为茂才或秀才。

  此称谓来自汉朝实行的察举制,比如孝廉,郡国人口不满10万三年举孝廉一人,不满二十万二岁举一人,二十万岁举一人;四十万举二人。

  孝廉是郡举,故而人数少,茂才是州举,故而人数多。

  但察举制败坏已不用多说,那句著名的‘举茂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宋朝的科举制虽弊端多多,但较察举制已是一种进步。

  但宋朝县学学生就是一州一县之才,故被称作茂才。

  宋朝对县学学生有优厚之策,各县都有不同政策。

  以浦城而论,首先县学学生可以免役,宋朝役法有多么可怕不用多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