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12章 返程_寒门宰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低声下气求人觉得丢人,你要当隐士就去当隐士,不要觉得朝中的官员都很脏,唯独我笑傲公卿,不为五斗米折腰始终觉得自己非常地牛逼。

  这和没钱时咱们去蹭饭,有钱了咱们呼朋唤友地请客有鸡有鸭大吃一顿是一个道理。

  章越援引苏轼的话,表达了自己看法,县令以下无不道这话实在是说得好。

  仕与隐也是读书人的两面,正如乾褂的龙一般,要么在渊,要么在天,随时而变,随志沉潜。

  皇帝贬谪你,你就走便是,不要发什么牢骚,要你回朝用你你就大大方方地去,不要在那边装清高。

  这才是正确的官员心态建设,不违心,不矫情。

  章越当面回击了蒋之奇话中暗藏的刀子,其余官员皆称赞。

  章越道:“天子令下让本官即刻回京,那本官也不敢停留,先行回京便是,谢过令君和诸位乡亲的美意。”

  县令微作挽留后道:“端明勤于国事,下官就不再置喙。”

  章越点点头。

  县令看着章越,这陶侃,陶渊明都是寒门出身,魏晋自二人后方有寒门读书人至卿相,章公亦出身寒门,有人言章公似陶侃,此言真是不虚。

  想到这里县令道:“相公留步。”

  说完后县令亲自走到溪旁命人打了一碗水,奉上道:“相公皇命在身,我等不敢挽留,就喝一碗家乡的水再上路吧!”

  章越此碗,抬起头看着眼前这座自己走了不知走多少的次的南浦桥。

  还记得当年考取县学时,他从此桥返家的一幕,眼前仿佛看到一个十二岁孩童坐在骡车后沿踢荡着双脚,肆无忌惮地大笑的样子。

  数只溪鸥从桥上掠过,章越下意识伸手一抓,却已不抓住十二岁的那段光阴。

  章越举碗喝了一口清冽的溪水,然后还给县令,对着围观的百姓们作了一个长揖。

  “走吧!”

  章越有些哽咽地道了一句,便踏上来路,章亘不明白父亲的情感。

  对于章越而言,浦城是他情感的依托,这里的山水养育了自己,但回来一趟便知道自己早已是回不去了。

  其实过不过这条桥回到县城,或者见不见故人,怀念不怀念那个没被世事所伤的自己,已是不重要了。

  人永远是要往前看的,活在现实中的,过去可以缅怀,但不该被羁绊。

  否则那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人,为何不愿回到故乡?

  其实闽地出来的官员很多都在京城,或者别处买房终老。

  还有欧阳修,王安石,一个选择颍州,一个选择江宁,都在别的地方度过晚年,而后来的苏轼苏辙兄弟也没有返回蜀中。

  对章越而言,如今京城才是他拼杀之处,乃建功立业,为万世开太平之处。

  还记得章越小时候最喜欢看两等书。

  一等武侠小说,那代表着中国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反抗任何强加于己与身边弱者的强权。

  还有一等是包青天这等小说,这也是中国人所有的清官梦。他们坚定的相信官府,即便现在遭到不公,冤屈,欺压,但也是暂时,他们始终相信会有包青天这样的好官,替他们伸冤。

  直到了今日,章越仍喜欢读这样的书,并百读不厌。

  如今为官也要当似包青天这般清官好官,不让老百姓为朝廷的期盼落空,也不要让老百姓失望,否则他们只好去读水浒传了。

  想到这里,章越扬起了马鞭。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