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七章 到处都是坑_金融霸主之重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的,非常感谢您的提醒和帮助,我也代表泰国人民感谢贵国的真诚援助……”

  曼谷,泰国银行内。

  行长桑尼正拿着电话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长李先冲聊着什么。

  桑尼的语气态度很谦卑,脸上也有着发自内心的感激,完全没有去考虑双方在职务上是平级的。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桑尼能够出任央行行长,也并非全靠家族的势力,在对金融的理解上,还是有真材实料的。

  身为泰国央行的行长,他很清楚泰国现在面对着怎样的危机。

  1995年1月墨西哥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国际资本的目标就已经盯上了新兴市场国家。

  摩根大0通、花旗、高盛等投资银行,以及索罗斯基金、老虎基金分别在今年7月份对泰铢进行了试探性进攻。

  那一次,泰国央行联合新加坡金管局和香港金管局对市场进行干预,空头进攻者被暂时性打退。

  各大空头在市场上丢下了大约六亿美元的亏损。

  那时候,量子基金在斯坦利.德鲁肯米勒的带领下也对泰铢发起了进攻,但最终以累计七千万美金的亏损而告终。

  空头的进攻逻辑是泰铢流通总量快速扩大,但泰国政府的外汇创收能力却出现了快速下滑趋势。

  简单来说,就是泰铢在国际上的供应量大于了需求量。

  这一点,桑尼也非常清楚。

  年初桑尼东京参加会议时,当时一位与日本大藏省关系密切的学者在闲谈中提到过一个话题。

  “如果日元对美元汇率水平变为150∶1,泰铢是否会放弃固定汇率的政策?”

  桑尼当时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但从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如此要命。

  1995年4月,日元对美元汇率曾达到80∶1的峰值。

  到了1996年,日本经济出现了一个小的复苏,日元对美元汇率大约为104-116∶1。

  日本是亚洲最大的经济体,而泰国则是最容易遭受日元套利外汇交易攻击的国家,因为泰国55%的外债是日元,并且日本是泰国最大的外商投资来源。

  因为日本一国的GDP就超过亚洲其他国家的GDP总和,其金融资产则相当于亚洲其他国家的两倍左右。

  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的贸易量约占东亚的五分之一。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开始构建其全球供应链。

  首先从亚洲各国获得原材料,随后又购买廉价零部件,而将成品主要销往美国,然后是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

  制造业供应链的扩展有时又被称为“飞雁模式”。

  日本正如领头雁,随后是“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再之后是“四小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最后是中国大陆。

  而系统供应链网络内,有着美元和日元两种货币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