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73章 从天而降_特战兵王(闪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燃文

  盯着屏幕上那条绿线,以及绿线尽头的红色光电,唐旭宸小心翼翼的控制两条胳膊的倾斜角度。与此同时,还得留意屏幕右下角不断上下跳动的水平方位仪上的指数,依此控制身体与水平面的夹角。此外,还得用眼角的余光留意两侧同伴,保持好间隔距离,避免靠得太近而发生碰撞。

  范华东说得没错,那种头盔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

  头盔的面罩是一块完整的单向反射玻璃,有点像战斗机的水平显示仪,通过安装在两侧额角上方的微型激光投影仪,产生裸眼就能看到的三维图像。那个红点是在gps导航系统里设定好的终点,绿色线条是最佳飞行路线。头盔上还有气压仪、空速管、水平陀螺仪与电子气温表,搜集到的信息全都显示在右下角,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知道飞行高度、速度、俯仰角度与外界温度,结合高度与速度信息能够大致估算出下降速度,从而推测出还能滑翔飞行多远。因为头盔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用不着精确控制,所以使用起来很简单,基本上一学就会。

  真正的挑战是控制滑翔飞行服,以超过五的升阻比滑翔飞行五十千米。

  如果是滑翔机,半点问题都没有。得益于刚性机翼,即便是最简陋的滑翔机,升阻比都在十以上,一些高性能滑翔机的升阻比超过二十。因为没有机翼,只有柔性翼膜,所以滑翔飞行服的升阻比非常低。用于特种作战的滑翔飞行服,升阻比不到三,从万米高空跳下的滑翔距离在三十千米以内。

  改变滑翔飞行服的基本结构是很不现实的事情,别说一伙特种兵,空气动力学工程师也办不到。

  范华东他们想出了一个较为简单的办法,通过控制人体姿态来提高升阻比。

  当然,需要使用一种装置。

  这是一种类似于外骨骼的装置,又十多根空心碳纤维管材与十个球形万向轴构成,通过肩带、胸带与腰带固定穿戴在身上。位于肘部、肩膀、后颈、后腰、髋部与膝盖外侧的球形万向轴被设计成了负反馈锁死机构,即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阻力,最终锁死,以此对穿戴者的肢体运动产生限制。空心碳纤维管材起强化作用,替穿戴者分担外部力量,同时起到固定肢体的作用。穿戴者要想活动四肢与身躯,只能拽动两根安放在碳纤维管材里面,接到所有球形万向轴上的钢缆。脱下这套装置的办法也很简单,松开钢缆,然后扳开左右手腕下的锁死器就行了。

  在滑翔飞行中,阻力主要就来自人体不规则运动。只要控制好人体姿态,就能大幅度降低飞行阻力。加上一套平整光滑的飞行服,把武器装备置于背负式硬壳箱里,就能让升阻比超过五。

  唐旭宸他们去彭萨科拉的时候,范华东他们搞出了一套这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