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67章 雪中送炭_大魏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前相比也如天壤之别。

  当然,也不只是因连番大胜才使人心所向,众望所归。若是吃不饱肚子,你就是能造出原子弹,能打到罗马去,也不过是昙花一现,长久不了。

  人心都是肉长的,更是势利的:以往在边镇,吃了上顿没下顿,有了夏衣无冬衣。而到了西海,无论是罪兵、罪民,人人都能分到口粮,不但是畅开了吃,还日日都能见到荤腥。

  但凡成户,更会分以粮田、牲畜。田虽不多,但一家糊口足矣。牲畜更是如白送:分你一头徤牛,只需三年之后抵给官府一头牛崽即可。

  便是孤、独、鳏、寡也有依仗:腿脚便利,稍有些力气的便入厂帮工。身有残疾,不良于行的就居家剥麻、织布。且是官府提供纺车、生麻,织好麻布再交予官府换钱换粮。

  更有甚者,便是老朽不堪之民,或是残手断脚之卒等残废无用之人,都是居有舍、饥有食、寒有衣。

  镇军、镇民见惯了贪官污吏,受惯了盘剥欺压,是以至西海还不足半年,却感觉活在了梦里一样。

  如此,民心焉能不齐,士气焉能不高?

  是以归附才只堪堪数月,李承志仍将六镇降卒整编成军,以驰援皇甫让。

  但李承志自家人知自家事:如今才几个鸟人,便是人心再齐,士气再高,也远非能与元魏相比,所以一个都死不起,更拼不起。

  之所以罢战,这是主因。

  其次在于兔子急了都咬人,何况是一国?

  如今之元魏已如病急乱投医,明知是毒药,但只要能续命片刻,也照吃不误。

  就如向吐谷浑、柔然借兵之举。若是西海步步紧逼,朝廷十有八九会撤回两淮大军,更甚至与南梁媾和,向其割地献城,求以大军。

  恰至火药将将用尽,若再来个数十万大军,除了拿人命硬拼,李承志再无良策。

  是以只能见好就好,也省得蚌鹤相争,最后却使渔翁得利。

  除此外,李承志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元魏近似钦鸩止渴,已使关中、河东等地百姓不堪重负,苦不堪言。只要西海围而不打,施以高压,朝廷不但不敢撤兵,更会如雪上加霜一般强行征丁、征粮。

  就如一根已然腐朽,且已被拉到极致的弓弦,你还要努着劲的拉,岂有不断之理?

  李承志就在等这个机会。

  说不定一两年,也说不定两三年,关中与河东必然烽烟不断,根本不用李承志动手,元魏自己就崩了。

  也更说不定,待西海爱民如子之仁举传入关中与河东,自有义民大开城门,恭迎仁义之师。

  所以算来算去,李承志都觉得暂且休战,要比穷追猛打的好……

  看他端着酒盏一动不动,双眼空洞无神,崔光便知李承志又魂游天外了。

  他不满的用手指敲了敲案几,冷声问道:“老夫问伱话呢?”

  “哦……”

  李承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