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邪是人心_古代小户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知鱼抱着小药箱带好口罩对顾慈道:“晚上让我爹来接我和阿公。”

  顾慈点点头,想起什么似的又道:“这里看着可没吃的,我让家里早点儿来。给你送点儿吃的,你们吃完了再回家。”

  张知鱼唔唔两声,对他挥挥手,便跑进去。

  农庄上已经送来了十几只鸡经过初步挑选的鸡,家禽叶酸缺乏综合症十分明显。

  它们长得比正常的鸡都要大而且古怪,杀掉后人通常会发现,这类鸡的血液更加稀薄,同一个鸡爸鸡妈,它的肌肉也要比兄弟姐妹更加苍白,羽毛偏白就不说了,还稀稀拉拉的,也不怎么产蛋,孵出来的小鸡不仅比正常鸡的少,胫骨也更弯曲,爪子还会流血,婴儿会出现的唇腭裂小鸡仔也会有,只不过看起来就是下颌缺了一块儿,没那么吓人。

  如果不及时补充叶酸,这些病鸡通常活不过三天。

  尽管民间奇术层出不穷,但大夫们能够保护自己的东西还是太少了,有张知鱼在,如今保和堂的大夫们都已经习惯带口罩,特别的时候用酒精杀毒。

  但平日里,高浓度的蒸馏酒依然不会出现,酒是粮食|精,现在一亩田的产量,在江南的上田里,最多也才只有三百斤而已。

  一个成年人一日至少也得吃三百克的米才能有力气活下去,一户五口之家一年就需要六百七十五斤粮食,大周三十税一,这已经是最轻松的税,稍微严厉点的君主都是二十税一甚至十五税一。

  这意味着一户人全家都下地,在风调雨顺的好年月,一年至少需要三亩地才能维持饿不死,如果想添点儿衣物走点人情,那么至少五亩地还是要种的,这时候的田种一季就得歇一季,所以要真正达到肚肠不鸣的程度,就需要十亩地,而且须是亩产三百斤的上田,这还不包括朝廷规定必须种几亩的桑麻。

  由此可想而知,一家子风里来雨里去,要种多少地才能将将活得下去,用粮食酿的酒就是民间顶级的奢侈品,用来抹在手上,就算是从小富到大的赵掌柜也很有些心疼。

  所以大多数时候,大夫们为了省点儿钱,自己多少都得担些风险,甚至在有瘟疫发生时,大伙儿拼的就是自己的命了。

  都是底层小民,一个大夫往往就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有良心的官府在大夫们殉职后多少都会给点儿补偿,像保和堂的蓝大夫的爹,老蓝大夫就是殉职大夫中的一员,蓝大夫小时候,江南出了瘟疫,宫里的太医太少,像南水县这样的小地方自然只有自求多福,大家能靠的也就是本地的大夫——上头的支援,遇见好官是要多少有多少,但如果是不怎么样的贪官,老百姓就只有自己拧成一股绳了。

  蓝大夫的医术也很普通,但是都是乡里乡亲,亲不在,乡,也便不是乡了。

  或许有很多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