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39章 《咏怀》_重生之乘风而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39章《咏怀》

  老头居住的地方也是一个小院儿,不过在西郊,骑车过去还有点距离。

  老头老伴儿前些年走了,夫妻俩感情也是极深,从那以后老头就一直单着。

  听说还有崇拜者自荐枕席,老头开着玩笑就拒绝了,说谢谢你们的牺牲精神。

  当然这事儿是发生在老头书法作品在海外布展引起轰动,拍卖价格在当年能够一幅字换一栋楼之后。

  不是夸张,因为老头回来将拍卖说得捐赠给了学校,真的盖了楼,还成立了奖学金。

  到了后世人均嘴炮天王老子都敢质疑的网络时代,老爷子的书法在一度招致很多的批评,说什么变化不够充分,法度过于严谨之类。

  而更好笑的,是一派人说老爷子的书法不注重变化,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而另一派人却说老爷子的书法过于“媚俗”,为了讨好现代人的审美而放弃了应有的“风骨”。

  最讽刺的,是老爷子自己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西泠印社社长,即将举办的第一届全国书法大赛的发起人加评委。

  如今很多文人那样,还特意写论文舔老头这样的行为,将老头这种游戏作为,强行拔高到和李清照的“俗化”并列。

  宋代婉约派领袖李清照,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俗语和口语在易安诗歌里信手而来,却出奇地精彩。

  对于老头这种人,周至是非常处得来,因为王老爷子,辜老爷子,四表舅,他们其实都是一类的人。

  二联咏叹沦陷后BJ的荒凉。

  周至不敢说自己也是这一类的人,但是和这类人颇为佩服和亲近。

  如此才激发了老头的斗志,继续发奋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家。

  《诗文声律论稿》,吓得周至毛骨悚然。

  因此写那种充满“打油味”的俗作,估计就是他当年留下的病根。

  原因很简单,因为字太漂亮,刚刚贴出去就被人揭走了。

  最好笑的是老头本身是从画画开始接触国学的,只因为老师嫌弃他的小时候的画缺乏“文人气息”,更像是卖艺之作,因而才开始发奋努力研习书法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堪称五千年难得比肩的佳句。

  说起来非常好笑,老头当年下放,却是靠一手好书法躲过了灾祸,到处有人找他写大报,有时候还忙不过来得重写。

  没毛病,国画,书法,从来都和诗词不分家,老头提倡举办的全国书法大赛,后来成了中国书法最权威的赛事,其中有一条特别的加分项,就是鼓励在书法作品当中,自行创作诗词文章。

  但是老头的“俗化”,明显不再此列。

  老头的诗文风格也有意思,早年的作品多数在周至看来都是上佳的精品之作。

  老爷子根本不以门类和身份自拘,听说周至是辜幼文关门小弟子之后,竟然拿出一本书跟周至请教了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