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2章 西域以西(今天一更)_耕耘贞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种利于民生的器具自然大量出来。

  而最有力的佐证就是从宋朝开始,炒菜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中,甚至变得越来越丰富了。

  至于李泰能这么干,那是因为李泰一直以来掌握了煤炭产业,且不断去追求更高的温度。

  在洛阳钢铁城的高炉炼铁技术成熟,终于能有多余的铁去打造些铁质用品,其中铁锅便是李泰指定必须要研究出来的东西,解决了模具问题后,就很快实现了量产。

  而相对茶叶蔗糖这种农业产品,铁锅这种看起来平平常常,但实际上却浓缩了相当高超工艺的产品,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当前的工业实力。

  理由非常简单,铁锅这种东西,首先需要攻克煤炭温度,然后需要解决铁质材料。

  就算这些都解决掉了,生产效率决定了一个国家有限的铁生产出来后,优先供应武器与甲胄,其次是生产农具,最后才会轮到铁锅这种生活用品。

  可以说,铁锅这种东西,绝对是生产力提升才能能够出现的产物。

  这就好像在古老时候,为什么鼎会成为权利的象征,那是因为青铜鼎完美地把钢铁力量与粮食丰收结合在了一起。

  别人看到你用着青铜鼎煮着羊肉火锅,便清楚知道,你一不缺金属,二不缺粮食。

  而这在奴隶制时代,自然就是强大的象征。

  而铁锅这种东西,某种程度上就是青铜鼎的继承者,同样是钢铁力量与丰收喜悦的结合。

  在封建时代,很多政权若说造不出铁锅,自然不可能,但若说能制造出铁锅并跟周边国家进行交易,就不是一个普通国家能做到的了。

  首先他们需要有足够的生产力,其次他们需要有文明。

  所以铁锅这种生活用品,对平民百姓真的很方便,一个铁锅修修补补说不定能用一辈子。

  但如果国家的生产力没提升到一定程度,这东西还真到不了寻常百姓家里。

  当然,李泰的这些东西跟其他世家拿出来的东西,倒没形成竞争。

  因为他们准备的第一批货物,主要还是丝绸与瓷器,毕竟这两样东西才是真正的硬通货。

  与之对比,李泰准备的铁锅、茶叶与蔗糖,相对于他们准备的丝绸与陶器反而显得怪异。

  对此李泰倒也没有说什么,毕竟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丝绸是硬通货终究不算错。

  只不过,虽然在汉朝丝绸的确让整个西方狂热,但很可惜,这项技术在五六世纪时被人偷到意大利,所以西方摆脱了东方丝绸的垄断,拥有了自己编织丝绸的能力。

  不过,因为阿拉伯帝国的崛起,让这条西方的丝绸之路出现了断代,这就使得西方的丝绸不可能贩卖给萨珊帝国,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说不会亏本。

  总而言之,在六月份的出发时间到来前,所有人都尽可能做好准备,出发这趟未知旅程。

  至于什么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