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3章 东兴的参谋(上)_三国之重建大魏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宫燕返回许昌之后,并没有立刻安排新的工作,而是在家赋闲了一段日子。

  这天,他终于接到了一个新任务,前往吴国道歉。

  吴国那边出了什么事情?原来是太子的继任问题。孙权晚年,逐渐昏庸,及至张昭去世之后,吴国的内政更是大乱,孙权在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迟疑不决,这也导致了皇后之位的争夺战。吴国贵戚忙于内斗,那就无暇顾及外线,国家大权牢牢被皇亲孙峻和诸葛亮之侄儿诸葛恪二人把持,诸葛恪以诸葛亮传人自居,极力打造东吴版诸葛亮,因此在朝野上下的威望稍微压孙峻一头。

  但是这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自信心爆棚,听不见别人的劝告,也容不下别人质疑问难,因此和传统武将派系关系并不融洽,对文官也没有什么礼贤下士的典故。

  而孙峻呢,这是一个十足的阴谋家,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想自己一个人独揽大权,甚至自己坐上九五之位,他信任的人,只有他的亲弟弟。

  这一次的危机是,韩当的儿子跑进了明道使馆,要求诸葛诞给予庇护。这一举动引来孙峻的极度舒适,认为是打击政敌的绝好机会。

  于是便借题发挥,说诸葛恪想和诸葛诞联手,企图谋取吴国。

  面对这一流言,诸葛恪极力否认,自证清白的方式方法就是宣布诸葛诞为不受欢迎的人,命令他必须离开建邺。

  许昌方面知道事态严重,军事情报表明,我军不可能在与司马军作战的同时,与吴国发生任何的冲突。

  也就是说,这件事情必须和平解决。

  最终宫燕被天子推荐,接替离职的诸葛诞出任驻吴国大使。他有一个优势

  在明镜台的会议上,宫燕提出了他的要求,就是允许他签订割地赔款的协议。

  “我请求明镜台允许我签订与吴国的割地协议,将合肥地区割让给吴国,也就是说我方不再要求合肥地区的统治权。”

  议郎古里质疑此举是否引发合肥地区投降吴国的时候,宫燕表示投降的权利在于合肥而不在许昌建邺。只是我方需要明确一下,我方拒不接受任何吴国的人员庇护,且合肥属于吴国所有。

  而宫燕此举的目的,也是为了给北边司马军士兵提醒,过了投降的日子就不再允许投降。

  最后,天子顺利签发国书,正式让宫燕成为新任驻吴大使。同时召令诸葛诞团队全体回国接受审查。

  宫燕于是乎就动身下江南,这一次他除了使团人员之外,不带虎贲卫队的任何人,而是带上故事社的人,声称自己是前往兄弟之国,十分安全舒适,完全不用担心安危,南下的声势十分浩大,像是郊游一般。

  吴国人民十分轰动,他们早就听说这个靠山王爷,是一个屡次击败数倍于己的司马氏军团,打得敌人闻风丧胆的猛将,同时又是对吴国一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