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九十八章 帝国使命_苟出一个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师范、刘鄩、郭崇韬坐镇东南西北,护卫帝国的边疆。

  西土有四武王镇守一方。

  李晔有自知之明,政务托付与政事堂,薛广衡、韩延徽、冯道都成了正式的阁臣。

  政局稳定,大唐自然开始爆发。

  国内再次迎来婴儿潮,市舶司的海税逐年攀升。

  从江南随便装上两船丝绸、瓷器、茶叶送到南洋,就能运回一船船的金银、香料、宝石。

  朝廷有钱,就能减轻对田赋的依赖。

  不过,天下太平对李晔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

  打了一辈子仗,现在反而感到不适应了。

  而且对于职业军人来说,太长时间不打仗,战斗力一定会退化。

  军人腐朽,也就意味着整个帝国开始下行。

  国家有钱,并不代表国家强大。

  强盛强盛,武力的强大排在盛世之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忘战必危,此言非虚。

  敌人永远存在。

  内部的,外部的。

  三十多万禁军在长安无所事事,终究会生锈的。

  李晔与枢密院遂制定了各种演练计划。

  主要以奔袭为主。

  无论步卒、骑兵,每次四批,每批五千人,皆乘马从长安出发,北巡小海(今贝尔加湖),东至窟说岛(库页岛),南至交州,西达里海。

  宣教司、皇城司、宗室子弟都会随行。

  夏季会举行盛大的阅兵,秋冬李晔会亲自领十万步骑围猎河套、漠南等地。

  只有跟唐军待在一起,李晔才感觉自己没那么老。

  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

  历史上绝大多数王朝都是灭亡于自身的腐朽。

  在生产力没有到达一定高度前,想玩资本主义根本不可能。

  晚明所谓的初级资本萌芽,离真正的资本主义差的老远。

  即便这点虚幻的繁荣也是以整个北方赤地千里换来的。

  而后世历史证明,西方的那一套并不是万金油。

  被资本掌控的国家和文明一定就是好事?

  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特点。

  李晔一向认为华夏在晚明满清暂时落后于西方,是上层建筑出了问题,并逐渐漫延至精神层面。

  睁眼看世界的人越来越少。

  沙俄甚至是封建农奴国家,还不是鲸吞天下?

  而事实上,华夏早已走出了封建时代。

  所缺的是生产力的爆发和技术的革新。

  古今中外,绝大多数王朝,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解决内部吃饱饭的问题。

  稍遇天灾人祸,就是饿殍遍地。

  把科学注入华夏文明的基因之中,再以科学提振生产力,才是李晔和大唐的使命。

  至于以后华夏要走那条路,历史自然会给出选择。

  这片土地上从来就不缺目光卓绝之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一个朝代也有一个朝代的宿命。

  无论李晔愿不愿意,这世上没有不灭的帝国。

  其实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是华夏的一次新陈代谢。

  虽然过程有些惨不忍睹,但却是历史的必然。

  一个千年僵尸帝国,带来的危害远远大于改朝换代的杀戮。

  因为这代表华夏失去了自我革新的能力。

  满清做了榜样。

  如果没有外敌入侵,满清摇摇晃晃,绝对还能再混个一百多年。

  很难想象一百多年后,华夏会退化成什么样子。

  那才是最大的梦魇。

  请收藏:https://m.bga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